“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出自中国古代启蒙读物《千字文》,是周兴嗣在南北朝时期编纂的。该文以四字一句的形式,共250句,涵盖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流传最广的蒙学读物。
全文节选
```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馀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
具体解析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 “天地玄黄”:
出自《易经·坤》,原指“天玄而地黄”,后改为“天地玄黄”以押韵。
- “宇宙洪荒”:由《淮南子》的“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与《太玄经》的“洪荒之世”结合而成,形成对宇宙起源的描述。
其他经典出处
- 《易经》通过“天玄地黄”奠定哲学基础,而《淮南子》《太玄经》则进一步发展为“宇宙洪荒”的表述。
文化意义
该句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被后世文人视为“最有气势的古诗文”之一。
综上,“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仅是《千字文》的开场白,更是中华文化对宇宙生成、人类社会的哲学思考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