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是唐代诗人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出自以下内容:
原诗:
```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在秦州(今甘肃天水)时所作,正值安史之乱期间。
由于战乱导致兄弟分散,杜甫在秋夜思念故乡及弟弟,通过“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达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诗句解析:
“露从今夜白”:点明白露节气,烘托秋夜寒意。
“月是故乡明”:以主观情感渲染对故乡的思念,虽为客观写景,却融入了诗人的乡愁。
文化意义:
该句成为表达思乡之情的经典范例,被后世文人广泛传诵。
与“露从今夜白”共同构成全诗情感基调,成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