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勒石记功的典故?

59

勒石记功的典故出自东汉时期窦宪北击匈奴的历史事件,具体背景和经过如下:

一、典故背景

东汉时期,北匈奴残余势力仍对汉朝边境构成威胁。窦宪因遭太后党陷害,自请出征北匈奴以赎罪。南匈奴单于请求汉朝联合北击,窦宪被任命为车骑将军,率军出征。

二、主要经过

首次战役

窦宪率8000汉军精锐与南匈奴联军在稽落山(今蒙古国额布根山)大败北匈奴主力,俘虏20余万人,北匈奴单于狼居胥逃至金微山。

深入追击

窦宪分兵两路追击北匈奴残余势力:

- 左路绕西海至河云西,右路北渡甘微河至河云东,两路合围歼敌万余,北匈奴单于重伤逃亡。

刻石纪功

窦宪率军深入瀚海沙漠3000余里,于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刻石记功,班固作《封燕然山铭》颂扬汉军功绩。此行为不仅彰显了汉朝军威,也洗清了窦宪的罪名,使其获封大将军。

三、历史意义

军事成就:

窦宪的军事行动彻底击溃了北匈奴主力,巩固了汉朝北部边疆,为丝绸之路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文化象征:勒石记功成为后世功臣的楷模,象征着以石为证、永垂不朽的功勋理念,与霍去病封狼居胥并称“汉家两大军事奇迹”。

四、相关成语

“勒石燕然”衍生出成语“勒石记功”,泛指将功绩刻石以留名青史,如唐代薛存诚、明代徐熥等文人墨客亦用此典故赞颂功勋。

综上,勒石记功的典故以窦宪北击匈奴为核心事件,体现了汉朝对边疆的军事成就与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