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博得美人笑”的典故出自西周时期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采取的“烽火戏诸侯”事件。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历史背景
褒姒入宫 褒姒是周幽王的宠妃,以美貌著称,但性格冷漠,从不轻易展露笑容。周幽王为博她一笑,不惜采取极端手段。
周幽王的统治问题
周幽王沉迷享乐,荒废朝政,导致忠臣被疏、奸臣当道,国家逐渐衰败。他的统治最终因“烽火戏诸侯”引发诸侯不再信任,西周灭亡。
二、核心事件
烽火戏诸侯的计策
褒姒厌恶周幽王的荒废行为,周幽王遂命虢石父在骊山点燃烽火台,谎称外敌入侵。诸侯们率兵赶来救援,见无敌人后得知被骗,褒姒见状终于露出笑容。
褒姒笑后的后果
- 短期效果: 褒姒因笑容绽放而“百媚俱生”,周幽王满足于博得美人欢心。 - 长期影响
三、成语寓意
“千金买笑”或“一笑千金”源于此事件,现多用于形容为博取他人欢心而付出巨大代价的行为,常带有讽刺意味。例如《史记·周本纪》中记载:“褒姒之笑,百媚生,诸侯共宠。”
四、相关人物
周幽王:西周末代君主,因荒废朝政和烽火戏诸侯导致国家灭亡。
褒姒:周幽王宠妃,以美貌著称,但笑容成为西周灭亡的导火索。
虢石父:提出点燃烽火计策的奸臣,助周幽王实现短期目标。
综上,该典故通过“千金”与“一笑”的对比,揭示了权力欲望与国家责任的冲突,成为后世文学与历史研究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