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以下是一些《论语》中常见句子的正义译文: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有子说:“其为人也孝顺尊敬长辈,而喜好触犯上位者,少有啊;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曾有之。君子力求务本,本立而道生。孝顺尊敬长辈之类者,其行为就是仁义为本。”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谄词令色,很少有仁义的。”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千乘之国,敬事而守信,节用而爱人,促使民力顺应天时。”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行为谨慎而诚信,广泛爱护众人,并且亲近仁义。”
颜渊第十二 集解 凡二十四章 正义曰:《释文》云:「子路无宿诺,或分此为别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注〕马曰:「克己,约身。」孔曰:「复,反也。身能反礼,则为仁矣。」】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注〕马曰:「一日犹见归,况终身乎?」】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注〕孔曰:「行善在己,不在人也。」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遵守礼仪就是仁。一天克制自己,遵守礼仪,天下就会归于仁。为仁靠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子罕第九 集解 凡三十一章 正义曰:释文于下更云:「皇三十章。」谓合「不忮不求」与上「衣敝缊袍」为一章也。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注〕罕者,希也。利者,义之和也。命者,天之命也。仁者,行之盛也。寡能及之,故希言也。
子罕说:“利益、命运和仁义,我很少能讲到。利益是义的和,命运是天所赋予的,仁义是行为中最盛行的。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些,所以我很少说。”
这些译文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但不同的译者在理解上可能会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的语境和孔子的思想背景来进一步理解和应用这些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