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女还小父母已老”的主题,古诗中有多首表达类似情感的佳作,以下是相关诗作及解析:
一、直接表达父母衰老与子女年幼的对比
《劝孝歌》 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 - 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 -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 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 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小儿语》
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注:此诗前两句直接描绘老母送别的悲痛,后两句以《游子吟》名句呼应)
二、通过时光流逝暗示年龄差异
《岁暮归南山》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 (注:孟浩然以白发和青阳(太阳)对比,感慨时光加速衰老)
《采桑子》
老去光阴速可惊,鬓华虽改心无改。 - 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 (欧阳修通过重听旧曲的意象,表达对青春逝去的无奈)
三、以子女成长反衬父母衰老
《别老母》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 (黄景仁以临别场景,突出子女独立后父母的孤独)
《蓼莪》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孟郊以寸草难报春晖比喻子女难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四、其他相关诗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以母爱为切入点,隐含子女成长与父母衰老的对比)
这些诗作通过不同视角展现了父母衰老与子女成长的冲突,既有对母爱的赞颂,也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