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迈迟暮”是一个汉语成语,指人到老年阶段,因身体机能下降或时代变迁,逐渐失去年轻时的活力与影响力,常带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核心含义
比喻晚年状态 该词通过“迟暮”(黄昏)比喻人生的晚年阶段,强调随着年龄增长,人可能不再具备年轻时的能力或影响力。
带有情感色彩
多用于描述曾经显赫或重要人物逐渐被新人取代的境遇,常带有惋惜或无奈的情感。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英雄迟暮(如“昔日的英雄迟暮,徒留遗恨”) 美人迟暮(如“美人迟暮,红颜易老”) 桑榆暮年(如“人生易老天难老,岁暮桑榆非晚”) 反义词: 朝气蓬勃(形容年轻人充满活力) 青春永驻(强调永远保持年轻状态) 三、用法示例文学创作
“这位将军年轻时威震四方,如今年迈迟暮,再难指挥千军万马。”
现实语境
“科技行业竞争激烈,许多创业者年迈迟暮,不得不接受行业洗牌的残酷现实。”
四、相关文化背景
文学渊源: 最早见于《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原指对美人衰老的担忧,后泛指对人生暮年的感慨。- 年龄界定
综上,“年迈迟暮”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生晚期的状态,既包含生理衰老的客观规律,也隐含对生命阶段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