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走出舒适圈的典型例子是其创办新东方的经历,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离开北大的转折点
背景:
俞敏洪在北大任教期间,生活安逸但缺乏挑战,每日仅授课4小时,未实现出国深造的梦想。
行动:
1979年第三次高考落榜后,他选择辞职,放弃稳定的教师工作,创办新东方培训班,开始校外教学。
结果:
通过免费教学积累学生基础,逐步发展为知名教育机构,最终将新东方打造为全球领先的教育品牌。
二、创业初期的挑战与突破
困境:
创业初期面临资金紧张、场地租赁、师资不足等问题,曾经历学员稀少、教室停电等挫折。
策略:
提出“插班生免费试听”策略,吸引学生并建立口碑,同时坚持创新课程体系。
成就:
新东方逐步发展为国内教育巨头,涵盖K12培训、留学咨询等领域。
三、转型与持续突破
危机应对:
2019年“双减”政策导致K12业务萎缩,新东方面临市值大幅下跌的危机。
转型方向:
拓展成人教育、科技等领域,如推出“李宁”体育品牌,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
结果:
通过战略调整,新东方成功转型为综合性教育集团,持续保持市场竞争力。
四、核心启示
俞敏洪强调:“舒适区会让人失去成长动力,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生命价值。” 从北大教师到教育企业家,他的经历体现了突破舒适区、刷新认知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