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诸葛亮用什么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有远大的志

59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用“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追求远大志向。其含义是:不看淡眼前的利益就不会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目标。

具体解析:

淡泊与志向的关系

“非淡泊无以明志”强调,只有摒弃对物质名利的过度追求,才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志向。诸葛亮认为,名利是浮躁的诱因,会让人迷失方向。

宁静与致远的关系

“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出,心境的平和与专注是实现远大理想的基础。只有内心安定,才能潜心学习、积累经验,最终达成目标。

实践意义

这句话不仅是对后人的劝诫,也是诸葛亮自身修身养性的体现。他主张通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达到心境平和的状态,从而实现“致远”的理想。

补充说明:

该句出自蜀汉建兴十二年(234年),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原文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类似思想在朱用纯的《治家格言》中也有体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节俭无以持家。”

通过这句名言,诸葛亮传递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理念,至今仍对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