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资治通鉴文学常识?

59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瑰宝,其文学常识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信息

作者与朝代

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历时19年完成。

书名含义

定名“资治通鉴”源于宋神宗的评价:“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为以历史经验为治理国家借鉴。

时间范围

起始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结束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涵盖16朝。

二、体裁与结构

编年体特点

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按年、月、日顺序记录,便于展现历史事件关联性。

卷册分布

共294卷,分为十六纪:《周纪》5卷、《秦纪》3卷等,涵盖战国至五代历史。

三、内容特色

核心主题

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及人物评价,通过史实分析统治者政策对国家兴衰的影响。

史学价值

-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开创了官修史书的先河。

- 采用“叙事+评论”手法,如“锥刺股”“围魏救赵”等典故融入叙事中,兼具文学性与历史教育意义。

四、历史地位

被《史记》评为“此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与《史记》并称“史学双璧”。

基础上融合了《春秋》《左传》等前代史书,但未采用纪传体体例。

五、阅读建议

因文言文难度较高,建议结合注释工具书阅读,同时可参考现代学者解读版本。其叙事方式对后世史学和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如《史记》的“本纪”“列传”结构亦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