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章注音版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译文
1. 使心达到虚无的极点,坚守静谧笃定的状态。2. 观察万物自然运行,看到万物循环往复的规律。3. 万物纷纷扰扰,最终回归根本。4. 归向根本即是静谧,静谧即是循环往复的规律。5. 循环往复的规律即是永恒,知晓永恒即是明智。6. 不知晓永恒,胡乱行事会招致灾祸。7. 知晓永恒便能包容万物,包容万物便是公正,公正便是王道,王道即是天道,天道即是永恒。
注释
致虚极,守静笃:强调内心虚无与外在静谧的统一,是修道的核心境界。- 观复:观察万物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 复命:指事物遵循自然规律的必然性。- 知常:理解自然规律,达到与道合一的境界。此章通过“虚”“静”等概念,阐释了道家“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重要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