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技创新与科研领域
申怡飞
- 95后科学家,以22岁年龄成为首位在《Nature》发表论文的中国女性,主导的极化码技术突破使中国5G商用提前1年实现。
- 2021年带领团队将极化码写入5G行业标准,奠定中国5G技术领先地位。
刘明侦
- 18岁留学英国,22岁获剑桥大学博士,23岁成为《Nature》最年轻作者,26岁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
李华
- 大学期间加入科研团队,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后组织志愿者帮扶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致力于科技创新与社会公益结合。
二、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
莫锋
- 医学博士放弃深圳工作机会,投身内蒙古防疫站志愿服务,服务期结束后选择留队,支持基层医疗事业。
燕山大学“手拉手”志愿服务队
- 新冠疫情爆发后,组织研究生、青年志愿者等309人参与抗疫,提供心理疏导和家庭支持。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青年团队
- 24小时保障国家队训练,参与疫情防控,展现青年在特殊时期的责任与担当。
三、工业建设与经济发展
王进喜(“铁人”)
- 作为新中国石油工人代表,带领1205钻井队完成7万米钻井进尺,结束中国“洋油”时代。
袁隆平
- 研发杂交水稻,解决数亿人口粮食问题,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
- 团队发现青蒿素,为全球疟疾防治做出巨大贡献,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四、国防与航天领域
钱学森
- 航天事业奠基人,曾率团队突破“两弹一星”技术,回国后推动中国航天工业发展。
沈亦晨
- 光子芯片领域青年才俊,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展现中国科技青年在前沿领域的突破潜力。
五、教育与文化传承
鲁迅
- 以《狂人日记》等作品揭露社会问题,唤醒青年意识,被誉为“民族魂”。
申怡飞团队
- 通过极化码技术突破,推动中国5G商用,体现科技与教育的结合。
这些事例展现了青年在不同领域的奉献精神,既有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也有社会公益的默默付出,体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