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中国古代有关规矩法度的名言警句有哪些?

59

关于中国古代有关规矩法度的名言警句,综合多篇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法度核心地位类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管仲在《管子·明法解》中提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准则,如同测量工具般不可或缺。

"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韩非在《韩非子·有度》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应因身份尊贵而有所偏颇。

"以法活人,法行无穷"

苏轼在《乞免五谷力胜税钱札子》中认为,法律应灵活运用以适应治理需求,但其本质是永恒的。

二、法度实施原则类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指出,法律需由上层制定并普及至民众,才能形成有效约束。

"令必行,宪禁必从"

王符在《潜夫论·考绩》中强调,政令需严格执行,法律禁令必须遵守。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三国演义》记载,明君用法律治理国家时,应公正无私,不因亲疏关系而偏袒。

三、法度与社会治理类

"人胜法,则法为虚器;法胜人,则人为备位"

苏轼在奏疏中提出,法律应高于人情,但需结合实际情况适度调整。

"设若上无道栓,则下无守法"

葛洪在《抱朴子·判子》中比喻,若上层无明确规范,下属将无所适从。

"法平则吏无奸"

《管子·国难》指出,法律公平时,官吏无法滥用职权。

四、法度与道德关系类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

孟子强调,仅有道德教化无法维持秩序,法律需与教化结合。

"行法修制,先民服也"

《管子·心术上》提出,通过明确法律和制度,可使民众自觉服从。

这些名言警句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家、儒家等学派对于法度与治理关系的不同思考,既有强调法律权威的,也有主张德法结合的,共同构成中华法文化的核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