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春望》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言绝句,而是应制诗,属于七言律诗。该诗以春天眺望长安城为背景,前四句描绘春日长安的破败景象,后四句抒发诗人对家国命运的关切。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国破山河在: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唯有山河依旧存在。- 城春草木深: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丛生,人烟稀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感伤时事而落泪,听到鸟鸣更觉心惊。- 烽火连三月:战火持续数月,家书难得。- 家书抵万金:一封家书价值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因忧国思家而搔头,白发越搔越短。- 浑欲不胜簪:头发稀疏到插不住簪子。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当时安史之乱爆发,长安被叛军攻占。王维作为供奉皇帝的近臣,虽身处困境,仍需应制赴京,途经兴庆宫(蓬莱)时所作。诗中既表达了对长安沦陷的悲痛,也隐含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三、艺术特色
时空对照:
通过“国破”(时间)与“山河在”(空间)、“城春”(季节)与“草木深”(景物)的对照,强化物是人非的悲怆感。2. 移情于景:以花溅泪、鸟惊心等拟人手法,将主观情感融入自然景物,增强感染力。3. 语言凝练:四句诗仅20个字,却包含丰富内涵,如“家书抵万金”成为传诵名句。
四、文学地位
王维的此诗开创了应制诗的新范式,将个人遭遇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被后世誉为“诗史”。其五言律诗的格律与抒情技巧,对唐代及后世诗人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