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峤的《中秋月》两首五绝,构思独特,没有直接咏叹中秋圆月的美好,而是通过月亮引发了一系列奇妙的遐想。
第一首:
```
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
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
```
这首诗通过描绘月亮的盈缺变化和东风的永恒吹拂,提出了关于丹桂树为何不长在月轮之外的疑问,寓意着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第二首:
```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这首诗则通过描绘圆月升上寒空,人们普遍认为四海之内月色相同,但诗人却提出在千里之外可能并非如此,暗示着即使是在同一轮明月下,不同地方也可能存在风雨差异,进一步强调了世间万物的差异性。
综合来看,李峤的《中秋月》两首五绝通过月亮这一象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差异性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