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三国演义》中出现的成语、谚语、歇后语?

59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蕴含了丰富的成语、谚语和歇后语,这些语言形式通过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的提炼,成为中华文化瑰宝。以下是综合整理后的主要内容:

一、成语

隆中对策:

指诸葛亮在隆中为刘备制定的战略规划,现比喻高瞻远瞩的决策。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智谋借得十万支箭,现比喻运用智谋解决困难。

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现形容求贤若渴。

空城计:

诸葛亮在兵力劣势时,通过示弱策略吓退敌军,现比喻用计脱险。

火烧赤壁:

孙刘联军借东风火烧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

二、谚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比喻集体智慧可弥补个人不足。

知人善任,人才济济:

形容善于选拔和使用人才。

用人如用木匠,各取所需:

根据人长处安排工作。

三、歇后语

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形容看似粗鲁实则机敏。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因关羽威名远扬,无人敢光顾其肉铺。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比喻收获丰厚且轻松。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形容其南征的失败结局。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通过行为暗示已有妙计。

四、其他经典语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出自《论语》,但常被《三国演义》引用,强调责任与担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诸葛亮为蜀汉事业竭尽心力。

以上内容涵盖《三国演义》中最具代表性的语言形式,既有具体战役的智慧结晶,也包含对人物性格的生动刻画。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学习,以体会其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