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故事的成语和俗语非常丰富,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整理:
一、经典成语
三顾茅庐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体现真诚与坚持的求贤精神,现多用于形容诚心邀请贤才。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以草船借得十万支箭,展现智慧与策略。
髀肉复生
刘备因久未骑马而大腿生肉,比喻长期闲置无作为。
欲擒故纵
诸葛亮七擒孟获,通过反复擒纵使其归降,体现军事智慧。
负重致远
庞统评价陆绩如“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喻指有潜力但需时间发挥。
势如破竹
司马炎伐吴时,杜预建议趁虚而入,最终取得胜利,形容节节胜利的态势。
二、典型俗语
关公面前耍大刀
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与“班门弄斧”同义。
孔融让梨
孔融年幼却懂谦让,后因直言获罪,体现谦逊与智慧。
四面楚歌
项羽被围时听到楚歌,比喻陷入孤立困境,现多用于形容被多方攻击。
破釜沉舟
项羽率军决绝作战,比喻不留退路、勇往直前。
功败垂成
马超败退时,杨阜坚守不降,最终因援军未至而失败,强调接近成功时的危机。
三、其他相关成语
智取陈仓: 诸葛亮诈降曹真,实取祁山,体现反间计。 巢毁卵破
后患无穷:刘备临终嘱咐刘禅,警示因小失大的后果。
这些成语和俗语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至今仍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