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为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以来便有众多文人墨客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这一节日的纪念与感慨。以下是一些著名的端午节文学作品诗歌民谣: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贺新郎·旧俗传荆楚》- 宋代·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騃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薰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骚语。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端午三首·其三》- 宋代·赵蕃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这些诗歌不仅描绘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等,还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到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