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孔子让梨的故事?

59

孔融让梨的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著名典故,它体现了尊老爱幼和谦让的美德。故事发生在东汉时期,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

故事背景

孔融,字文举,是东汉时期山东曲阜人,高祖父孔尚曾做过钜鹿太守,父亲孔宙是泰山都尉。孔融四岁的时候,某年某月,正好是他祖父六十大寿,家中来了许多客人,有一盘香梨放在寿台上,母亲叫孔融把梨分了。

故事情节

孔融按照长幼次序来分梨,每个人都分到了自己应得的一份,唯独给自己的那一个是最小的。父亲奇怪地问他:“别人都分到大的梨子,你自己却分到小的,为什么呢?”孔融从容答道:“树有高的和低的,人有老的和小的,尊敬老人敬得长辈,是做人的道理!”父亲听后非常高兴。

故事影响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汉朝,成为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榜样。小孔融的聪明才智和谦让精神也受到了广泛的赞誉。此外,这个故事还被编入了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流传至今。

故事寓意

这个故事不仅教育儿童要懂得尊敬长辈和兄长,还懂得谦让,不贪图眼前的小利。通过孔融的行为,传递了尊老爱幼、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孔融让梨的故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儿童故事,更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意义,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