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是《论语》的开篇部分,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下是前三首的意思:
《学而》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要时常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注释 时:时常、经常 说:同“悦”,愉快 朋:志同道合的人(非朋友) 愠:生气,发怒,怨恨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解释
《为政》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注释 温故:温习旧的知识 知新: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解释
《里仁》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明白天命,六十岁能够顺从各种意见,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
注释 十有五:十五岁 三十而立:三十岁能够自立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不再迷惑 五十而知天命:五十岁明白天命 六十而耳顺:六十岁能够顺从各种意见 七十而从心所欲: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逾越规矩 解释
这些篇章共同构成了《论语十二章》的开篇,展示了孔子关于学习、修身和人生追求的重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