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庙堂之高经典语录?

59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出自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朝廷的高位上,就担忧他的百姓;身处江湖险恶之地,则担忧他的君王。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也体现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原文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处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语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这句话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心系国家和人民、不计个人得失的官员和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