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十四行诗的写作背景?

59

十四行诗(Sonnet)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的抒情诗体,最早可追溯到十三、四世纪意法交界处的普罗旺斯地区的一种民间诗体。由于这种诗体最初与音乐相伴,因此对诗的行数、音节、韵脚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要求。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些著名诗人开始写十四行诗,其中彼特拉克(Francesco Petrarch)是这一诗体的重要代表人物。彼特拉克一生创作了三百多首十四行诗,主要抒发了对女友劳拉的爱,并阐述了其人文思想。

十四行诗的结构十分严谨,通常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段为八行,下段为六行,每行十一个音节,韵脚排列为abba abba, cdc ded。这种诗体在文艺复兴初期盛行于整个欧洲,后来传播到英国、法国等地,并在英国诗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英国,十四行诗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这一诗体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十四行诗集》大约创作于1590年至1598年之间,共包含154首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126首献给一位年轻的贵族,表达了对其美貌与友情的赞美;后28首则主要描述对一位“黑女士”的爱慕。

总的来说,十四行诗的写作背景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音乐与诗歌的紧密结合以及诗人对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感悟密切相关。这种诗体以其严谨的格律和优美的情调,成为了欧洲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诗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