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有病》的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旦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已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译文
”管仲恭敬地同意了,说:“您想用谁为相呢?”桓公说:“鲍叔牙可以吗?”管仲回答道:“不行。我很了解鲍叔牙。鲍叔牙的为人,清廉正直,对待不如自己的人,不愿和他们在一起。偶尔一次听到人家的过错,就终身不忘。万不得已的话,隰朋大概还可以吧。隰朋的为人,既能汲取先世的事例,又能不耻下问,自愧不如黄帝,同情不如自己的人。他对于国家政治,有不去过问的事;他对于事物,有不去了解的方面;他对于人,有不重视的细节。不得已的话嘛,那隰朋可以。”
解释
原文出处:
这段话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主要人物:
管仲、齐桓公、鲍叔牙、隰朋。
情节概述:
齐桓公担心管仲病重后国家无人托付,询问管仲的意见。管仲推荐了隰朋,认为他虽然有些缺点,但总体上是一个贤能的人。管仲还提醒齐桓公要警惕易牙、竖刁、堂巫和公子开方这四个人,认为他们各有野心,可能会对国家造成危害。
寓意:
这段话不仅反映了管仲的智慧和谨慎,也展示了齐桓公对管仲的尊重和信任。通过管仲的推荐和提醒,齐桓公最终做出了一些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