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成语,读音为 huáng zhōng huǐ qì,wǎ fǔ léi míng。这个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屈原的《楚辞·卜居》,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瓦釜却发出了雷鸣般的响声。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这个成语中,“黄钟”指的是黄铜铸的钟,是中国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第一律,象征着高雅和正直;“瓦釜”则是指泥制的锅,敲打起来声音嘈杂,象征着低俗和无能。通过这种对比,成语表达了对于社会不公的批判,即有才华和德行的人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重用,而无才能和品行的人却能占据高位,声名显赫。
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或定语,含有贬义,用来形容一个社会或组织中人才被忽视和埋没的现象。例如,在一个公司里,如果真正有能力的人往往得不到重用,而那些善于谗言、无才无德的人却能嚣张跋扈,那么就可以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