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
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索,积极参加社会理论和有益的活动。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安康。
积极参加劳动,勤简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孝敬父母,恭敬师长,礼貌待人。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匡助,关心别人。
老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活环境。
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做文明小公民。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诚实守信,礼貌待人。
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习惯。
注意个人仪表,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染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
讲究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
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不涉足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和场所。
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不听不唱不健康的歌曲,不参加迷信活动。
爱惜名誉,拾金不昧,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
注意安全,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防中毒等。
积极参加校内外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不违章骑车,过马路走人行横道。
乘公共电、汽车主动购票,给老、幼、病、残、孕妇及师长让路、让座,不争抢座位。
爱护公物和公用设施,公共场所不喧哗,自觉排队,主动购票。
节约粮食、节约用水、节约用电,低碳环保生活。
这些规范旨在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