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屿,这座被誉为“中国诗之岛”的地方,以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众多文化名人的足迹而著称。但除了那些广为人知的故事和诗篇外,江心屿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故事。
江心屿的变迁
江心屿在古代并非一个岛屿,而是由两个小岛组成。东晋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了“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名句。江心屿的澄鲜阁名即取谢灵运诗句意。清嘉庆年间陈舜咨修编《孤屿志》载:“城北瓯江中,广东西三百余丈,南北半之。两峰对峙,中川流,又名中川,川中有小山,即孤屿也。”这表明在谢灵运登江中孤屿的1600多年前,如今的江心屿在那时其实是有两个挨着的小岛,江水从两个小岛中间穿过。
文天祥的足迹
南宋德祐二年,文天祥作为临时宰相与元军谈判时被扣押,他逃出后历经艰险,最终来到温州,并在江心屿停留了一个月。他在寺庙中写下了题壁诗《北归宿中川寺》,表达了他为南宋“中兴”而鞠躬尽瘁的决心。明成化十八年,温州人在江心屿建了宋文信公祠(文天祥祠),以祭祀文天祥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江心屿的文化象征
江心屿自古有“蜃海龙宫”的美称,被视为温州古城的龙头。温州本地更有“江心寺后老龙闪三闪”的俗语。孤屿是温州古城的“龙头”,古时建城讲究天地人和谐统一,温州古城就有一条象征稳定、中道的中轴线,中轴线的起点在江心屿,正是古城的头首之地。宋代诗人杨蟠曾写下“觞鳌浮潮汐,千峰动龙挟”“城里四峰真铁柱,江心孤屿即金山”的诗句。
卓敬与江心屿
卓敬是明代洪武年间温州籍进士,官任户部侍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后,卓敬因反对朱棣谋夺皇位,被其诛杀,夷三族。万历十一年,温州知府卫承芳移建郡城的卓敬祠于江心屿文信国公祠右,紧邻谢公亭。1938年,日寇飞机袭击,卓公祠被毁。
江心屿的雅集
康熙二十三年,一群文人雅士组织了一场江心雅集,王复礼是这场雅集的召集人。王复礼是清初经学家及古文选家,著有《家礼辨定》十卷及《武夷九曲志》《季汉五志》《王子定论》。这场雅集与诸名流酬唱倾洽,想借此拉近与温州文人们的关系。
结语
江心屿不仅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孤屿,更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从谢灵运到文天祥,从卓敬到王复礼,历代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诗篇和故事。这些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和故事,为江心屿增添了更多的神秘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