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筌”是一个汉语词语,指言语中留下的迹象或痕迹,常用于形容言辞中透露出的思想或意图。其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本义 指捕鱼时使用的竹制工具,引申为达到目的后忘却工具本身。
引申义
指言辞中隐含的意图、规律或法则,常用于文学批评或哲学讨论。
二、出处与背景
该词出自《庄子·外物》中的名句:“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句话通过“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却手段,“忘言”则强调言辞应自然流露而非刻意雕琢。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言辞真挚(如《左传》) 直言不讳 不落言筌(如严羽《沧浪诗话》) 反义词
营造言筌(刻意用词)
言词造作
四、用法示例
文学批评
“他的诗作不落言筌,自然流畅,意境深远。”
哲学思考
“真正的智慧在于超越言筌,体悟事物本质。”
五、相关概念
不落言筌: 指表达时避免刻意雕饰,达到自然境界,与“言筌”形成对比。- 得意而忘言
综上,“言筌”既包含具体语言现象的描述,也蕴含哲学思考,是汉语中兼具文学性与思想性的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