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
指刘备三次亲自上山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现在用来形容对贤士诚挚地多次邀请。
草船借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借得曹操的箭矢,形容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桃园结义: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中结为兄弟,共同立誓,生死与共。后来用来形容朋友间深厚的情谊和坚定的誓言。
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为了投奔刘备,一路过五道关卡,斩杀了六名将领。形容勇猛无畏,克服重重困难。
赤壁之战:
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一带大败曹操的军队,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后来用来形容运用智谋,以少胜多,取得重大胜利的战役。
三足鼎立:
形容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
望梅止渴:
曹操为了激励行军中的士兵,告诉他们前面有梅林,士兵们想到梅子便不觉得那么渴了。后来用来形容用空想来安慰自己或他人。
七步之才:
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形容文才敏捷,才华横溢。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形容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容易被大家所察觉。
一臂之力:
形容帮助别人,给予极大的支持或帮助。
舌战群儒:
诸葛亮在东吴与众多谋士辩论,最终说服他们联合抗曹。后来用来形容在激烈的争论中,凭借机智和口才取得胜利。
妄自菲薄:
刘禅在诸葛亮的《前出师表》中表达了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发愤图强。后来用来形容自卑,看不起自己。
智取陈仓:
诸葛亮采取智谋,成功攻取陈仓城。后来用来形容运用智谋,以巧取胜。
巢毁卵破:
孔融的两个儿子在孔融被杀后,比喻整体被毁,个体也无法幸免。
四面楚歌:
项羽在乌江自刎前,听到四周唱起楚歌,感到大势已去。后来用来形容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这些成语和俗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还反映了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