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河悲破碎”这一表述,其出处和背景可综合以下信息:
诗句来源 该句出自宋代诗人高选的《太息》。全诗为:
```
天运逢南度,和成势已移。 山河怜破碎,草木亦伤悲。 铁骑驰中土,烽尘隘北陲。 哀臣双泪眼,岂畏朔风吹。 ```
诗中通过“山河怜破碎,草木亦伤悲”一句,以自然景物反衬人类社会的动荡与哀伤,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山河破碎、战乱频仍的时代背景。高选通过此诗抒发了作为文人对国家分裂、民生疾苦的悲愤之情。
同类诗句对比
杜甫《春望》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以“国破山河在”开篇,直接抒发国家兴衰的感慨,与高选的“山河怜破碎”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方式不同。 - 文天祥《过零丁洋》:
```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用“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关联,情感基调更为悲壮。
综上,“山河悲破碎”这一表述最直接地来源于高选的《太息》,但其所蕴含的忧国情怀与杜甫、文天祥等诗人的作品存在共鸣,共同构成宋代婉约诗与豪放诗交织的文学特色。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