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诛笔伐”前面的一个字是 口,读音为 kǒu。该成语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常用于谴责不当行为或腐败现象。
补充说明:
结构解析
“诛笔伐”是联合式成语,可作谓语、宾语或定语,例如:“他的行为激起了众人的口诛笔伐。”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大张挞伐(如“他大张挞伐贪腐现象”)
- 反义词:歌功颂德(如“他虽成就显著,但拒绝歌功颂德”)
出处
该成语出自宋代陈亮《畏羞于君子》,原句为:“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综上,答案明确为“口”,且该字在成语中承担核心语义作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