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ǒu xīn,本义指 极尽心思、费尽心血,常用于形容为事业、创作或思考时投入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具体解析如下: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从字面看,“呕”指倾出,“心”指内心或心血,合起来即“倾出心血”。
- 引申义:后演变为形容人在创作、思考或做事时极度用心,如“呕心沥血”“呕心镂骨”等成语。
典故出处
该词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传记《新唐书·卷二三·文艺传下·李贺传》:“(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这里李贺的母亲以“呕出心”形容他创作时的投入程度。
使用示例
-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如:
- 科学家们呕心沥血,终于攻克了技术难题;
- 文学家呕心创作,作品充满深刻内涵。
总结:“呕心”通过比喻手法,突显了人类在精神层面为追求目标所展现的执着与奉献精神。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