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辱的词性为 名词,指代“受到的压迫和侮辱”,具体包含以下含义和用法:
基本含义 屈节辱命:
如《史记·滑稽列传》中淳于髠“数使诸侯,未尝屈辱”,指通过外交手段维护尊严,未受屈服。 - 蒙受委屈和耻辱:如三国魏李康《运命论》中“驱骤於蛮夏之域,屈辱於公卿之门”,描述被权贵压迫的境遇。
引申含义 使蒙受委屈:
如《东周列国志》中太史敫之女因容貌被问“何以屈辱于此”,强调因外界因素被迫承受非自身过错的羞辱。 - 精神层面的屈辱:如宋·司马光《田横墓》诗“忍死祗能添屈辱”,表达为正义事业牺牲却招致耻辱的悲愤。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辱没、羞愧、狼狈。 - 反义词:荣誉、光荣。
总结:屈辱既包含具体行为(如被欺压),也包含心理状态(如内心愧疚),是汉语中表达“尊严受损”核心概念的常用词汇。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