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赦帝臣”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一、基本含义
“敢赦帝臣”指 敢于擅自赦免天帝的臣仆,其中“帝臣”指天帝的臣子,即天下百姓或官员,“赦”为赦免,“敢”表冒昧或决绝的态度。
二、出处与原文
该成语出自《论语·尧曰》,原文为:
>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 舜亦以命禹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天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三、语境与背景
尧舜禅让的道德理想
尧在将帝位禅让给舜时,强调“帝臣不蔽,简在帝心”,即天意通过贤能体现,皇帝应明察秋毫,不偏袒臣子。
舜的自我约束
舜继位后,以“有罪不敢赦”自勉,表明其以身作则的执政理念,认为自身若有过错,无以配天命,而臣子的过错应通过公正审判解决。
四、相关辨析
与“有罪不敢赦”的区别
“有罪不敢赦”出自《论语·泰伯》,原指夏桀的罪行不可赦免,强调君主应明辨是非,而“敢赦帝臣”特指君主对臣子的宽容极限,且带有禅让语境的道德约束。
文化内涵
该成语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君主需通过道德感化实现“天命”的延续,而非仅依赖权力强制。
综上,“敢赦帝臣”既是尧舜禅让文化的核心命题,也是儒家伦理中“以身作则”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