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或学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及其他传染病)需从多方面综合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健康监测与人员管理
严格晨午检
每日早晚通过体温检测、口腔检查、手部消毒等手段,及时发现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并立即联系家长。
因病缺勤追踪
记录因病缺勤学生原因并上报,对确诊或疑似病例进行隔离管理,避免病毒传播。
健康教育
通过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学生传授防疫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佩戴口罩等。
二、环境清洁与消毒
日常消毒
- 对教室、寝室、活动室等场所地面、桌面、玩具等高频接触物品进行每日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1000-2000mg/L)。
-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每日至少2-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重点区域强化消毒
- 病例管理:患者居家治疗或就医,对教室、玩具、门把手等接触频繁的物品重点消毒。
- 餐饮安全:餐具采用“一刷、二洗、三冲、四消毒”流程,食材采购严格查验检疫证明,烹饪过程生熟分开。
三、个人防护与习惯培养
规范洗手
教育幼儿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七步洗手法洗手,师生每日至少消毒2次。
佩戴口罩与社交距离
学生出现症状时立即佩戴口罩并居家观察,班级内保持1米以上社交距离。
清洁用品管理
餐具、水杯等使用专用消毒柜高温消毒,毛巾、被褥定期晾晒,玩具每周暴晒或紫外线灯照射。
四、应急响应与家校合作
制定应急预案
明确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的处理流程,包括科学佩戴口罩、居家观察建议等。
家校信息沟通
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健康状况,指导家长配合做好家庭消毒和健康监测。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幼儿和师生的健康安全。需特别注意的是,防控工作需长期坚持,结合季节特点(如人腺病毒高发季)动态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