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杯葛是什么意思?

59

杯葛(boycott)是指通过集体行动抵制或反对某人、组织或产品的行为,通常出于不满、不赞同或反对的态度。其核心特点是通过拒绝购买、销售或参与相关活动来施加压力,以达到改变现状的目的。

详细解析:

基本定义

来自广东方言的"杯子倒"或"杯子倒过来",现引申为联合抵制。例如,消费者集体拒绝购买某公司产品以表达不满。

历史渊源

英语单词"boycott"源自爱尔兰土地代理人Charles C. Boycott(1832-1897)的姓氏。他因拒绝降低地租被佃农集体驱逐,后该词演变为联合抵制的行动。

行为形式

包括拒绝购买/销售、参与相关活动或公开谴责等,目的是通过经济压力或社会舆论施压。

目的与效果

- 精神羞辱:

通过公开谴责或长期抵制,使被抵制者感到羞耻。

- 道德战术:长期广泛抵制可形成社会舆论压力,甚至成为道德审判。

使用范围

台湾及港澳地区常用,中国大陆较少使用,更多采用"抵制"一词。

相关术语

- 道德禁运:

长期抵制行为,强调精神羞辱而非经济惩罚。

- 短期抵制:针对具体事件或产品的临时行动。

示例:

某品牌因环保问题被曝光后,消费者集体发起杯葛,通过社交媒体曝光产品缺陷、拒绝在店消费等方式施压,最终促使其改进生产流程。

综上,杯葛是一种通过集体行动实现社会监督的策略,兼具经济制裁与道德审判的双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