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原文如下:
第一次打
原文:“山野里出现一位年轻村姑,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打死了妖精的替身,妖精则灵魂出窍逃走了。”
第二次打
原文:“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妖精又灵魂出窍逃走了。”
第三次打
原文:“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妖精死后化作了一堆白骨。”
赏析:
情节紧凑:这一情节紧凑,通过三次打妖精的描写,展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敢,同时也突显了白骨精的狡猾和多变。
人物形象鲜明: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和机智勇敢与唐僧的善良和轻信形成鲜明对比,猪八戒的贪吃和挑唆更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主题深刻:通过这一情节,故事揭示了佛家三毒(贪、嗔、痴)的危害,同时也表现了唐僧在取经路上所经历的磨难和考验。
文学手法高超: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和紧凑的情节安排,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和戏剧性,读来引人入胜。
这一情节不仅是《西游记》中的经典片段,也是通过孙悟空和唐僧师徒的互动,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弱点和佛家修行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