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县,隶属福建省泉州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 拥有1000多年的历史。惠安置县于北宋兴国六年,即公元981年,至今已有超过千年的历史。惠安海岸线长141公里,沿海有大小港口14个,其中崇武港是历史最悠久的渔港和避风港。惠安拥有中国古代第一座梁式海港大石桥——洛阳桥,它建于北宋皇五年。
惠安的风俗包含岁时节日、衣食住行、婚丧喜庆、行业习俗、信仰崇拜、礼仪风尚等,是经过千百年来古越族文化、中原文化以及海外华侨长期交融、嬗变而逐渐形成的,颇具闽南侨乡特色的民俗风情。考古发现,惠安先民属闽越族,人们滨海而居,资食于海,有断发纹身的习俗。入宋之后,惠安置县,民俗简朴,“有太古遗风”。元末,蒙古族人入惠定居。明初,阿拉伯人始由泉州移居境内白崎等地。他们带来自己的信仰和风俗。明代中后期,籍人陆续远渡重洋,遍居东南亚诸岛国,本土民俗逐渐渗透到侨居国。因此,惠安民俗不仅沿海与山区,城镇与农村都有各自奇异的色彩,而且民间崇鬼神、信巫卜也是普遍的。
民国25年(1936年),国民政府强制推行“新生活”运动,民国自发倡议移风易俗,但均未有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深入发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破旧俗,立新风,社会风俗逐渐趋向文明进步。
早在新石器时代,惠安就已经有人类在此聚居、生息、开发,境内崇武大岞山和东园音楼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得到证明。1987年涂岭蚁山又发现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在张坂、东园海滨均发现与人类出现时有着密切相关的更新世时期的象化石和鹿化石。
惠安还是闽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孕育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和文化名人。如今,惠安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