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称赞良将的表达方式,可综合诗词、史书记载及人物评价等多方面内容进行归纳:
一、诗词歌赋中的赞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以夸张手法表现将军的勇猛与勤勉,展现其随时准备战斗的军事素养。
曹操《述功令·短歌行》
“老未衰,气吞十万羽林儿。”通过对比老将的威严与军队的气势,赞颂将领的雄心与领导力。
段克己《和答卫生袭之》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表达对将领忠诚的敬仰,虽未直接赞颂战功,但隐含对忠诚品质的推崇。
二、史书典籍中的评价
《史记·李斯列传》
秦始皇称李斯“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强调将领在战略中的关键作用。
秦观《高无悔跋尾》
“议者皆以二高料敌有古良将之风”,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肯定将领的军事才能与战略眼光。
三、具体诗句赏析
忠诚与担当: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曹操)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曹操) 通过“忠诚”“浩然”等词,展现将领的品德与担当。 军事才能
“万戟森严细柳营,信威独许汉将军。”(杜甫)
“猿臂将军老未衰,气吞十万羽林儿。”(杜甫)
以“万戟森严”和“气吞十万”形容军阵与将领的威慑力。
四、其他表达形式
比喻手法:
“如猛虎下山,不可阻挡。”(以老虎比喻将军的勇猛)
对比手法:
“将相本无种,男儿自当为。”(强调将军的出身与担当)
总结
古代称赞良将多通过诗词歌赋、史书记载及人物评价等载体,从忠诚、勇猛、战略等维度展开。如杜甫、曹操等诗人的作品,既包含具体战功的赞颂,也蕴含对品德与能力的双重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