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恩伯在河南驻守期间因以下原因被当地民众深恶痛绝,成为“水旱蝗汤”四害之一:
一、军纪严重涣散
士兵行为失范
汤恩伯部队以“土匪”形象著称,士兵普遍存在酗酒赌博、吸食鸦片、随意放枪等行为,甚至出现“袒胸露怀,三三两两,任意放枪,不论机关、民宅”的乱象。
军需腐败
部队被指与土匪勾结,通过“绑票”向民众索要赎金,甚至以“税收”为名强征财物,导致当地经济崩溃。
驻扎政策极端
为保障军需,汤恩伯以“防谍”为名,强行驱散村民,掠夺粮食、牲畜,甚至拆毁庙宇、道馆等民居,引发民众强烈不满。
二、横征暴敛与民生破坏
过度征敛
汤军在河南驻守期间,不仅征发大量青壮年劳力,还巧取豪夺赈灾物资,导致中原地区出现大饥荒,民不聊生。
地方资源掠夺
与日军形成鲜明对比,汤军对地方资源的掠夺更为直接和残酷,进一步激化了与民众的矛盾。
三、历史评价与民间传说
李宗仁的批评
李宗仁曾怒斥汤恩伯“治军无法度,军纪废弛”,并因其在战场上的消极表现(如拒绝南下支援)被称为“脓包”。
民间流传的口号
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宁愿敌军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这句口号直接反映了民众对汤军的极端厌恶。
四、个人品行争议
贪腐问题
汤恩伯被指与地方势力(如戴笠、陈布雷)勾结,通过私人关系获取军需,进一步加剧了部队的腐败倾向。
综上,汤恩伯在河南的恶行不仅体现在对军队的纵容腐败,更在于其将个人利益凌驾于民族大义之上,导致其部队成为民众心中的“土匪”,最终酿成“水旱蝗汤”的历史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