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中秋的来历习俗和传说?

59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团圆节等,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习俗,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日的晚上,人们会在露天设案,供奉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进行拜月仪式。

赏月: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

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后羿英雄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的妻子嫦娥因逃避恶徒蓬蒙的抢夺而误食不死药,飞升至月宫,成为月中仙人。百姓为了纪念嫦娥,每逢中秋之夜便摆设香案向月宫祈求吉祥平安,拜月的风俗由此而来。

吴刚伐桂:

吴刚因修仙犯了错误,被罚去砍伐月中的桂树。但无论他如何努力,桂树总会在砍倒后迅速复原,因此吴刚只能不断砍伐,永无休止。

玉兔捣药:

玉兔传为被嫦娥带上月宫的凡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时捣制长生不老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总结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起源和习俗与古代的祭月、赏月、庆祝丰收等活动密切相关。中秋节的传说丰富多彩,包括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这些传说不仅增添了节日的神秘色彩,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