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戒急用忍的出处和含义?

59

“戒急用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一、含义

核心思想

该成语强调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冷静克制,避免因急躁冲动而做出错误决策。通过忍耐和宽厚态度化解矛盾,达到长远稳定的效果。

具体内涵

- “戒急”:

警惕急躁情绪,克服冲动倾向,避免因一时的慌乱影响判断;

- “用忍”:以忍耐为手段克制急躁,通过长期等待和策略化解危机,体现“小不忍则乱大谋”的智慧。

二、出处

最初来源

该成语最早出自清朝康熙皇帝,是康熙赠予雍正帝的题词。康熙在临终前以此训诫雍正,因其性格急躁,常欲速则不达,故通过这句话帮助其涵养德性。

历史典故

雍正继位后,将“戒急用忍”作为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克制急躁。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咸丰皇帝仓促签署《北京条约》,曾重写此匾以寻求心理慰藉,但此版本非原版。

三、相关思想基础

儒家思想:

与《论语》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教诲相呼应,强调行动前的审慎与克制;

佛家智慧:源自《留侯论》中“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哲学观,倡导超然处世的态度。

四、现代应用

该成语广泛应用于个人修养、企业管理、国际关系等领域。例如,在商业谈判中保持耐心、在危机处理中避免仓促决策,都是“戒急用忍”的典型体现。

综上,“戒急用忍”不仅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更是一种贯穿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的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