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一不精”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极少数具有卓越才能或广泛知识的人。具体解析如下:
词语含义 - 无所不知:
指对世间事物无所畏惧、无所遗漏的认知能力,常与“无所不晓”连用,强调知识的全面性。
- 无所不晓:与“无所不知”同义,强调对事物了解的透彻程度。
- 无一不精:指在所知范围内,每一件事物都精通、熟练掌握。
出处与背景
- 该表述融合了古代典籍与文人创作。例如:
-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祛惑》中提到:“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凡人看到他的一点小成就,就称他为神人,认为他必然无所不知);
- 宋代苏轼在《中庸论上》中补充道:“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以知为主的人,虽然知识渊博,但仍有无法实践的局限)。
使用注意
- 该成语属于主观评价性表述,传统上被认为仅适用于极少数天才或学者,而非泛指普通人。例如朱自清在《“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中用此语形容文武双全的理想人格。
综上,该句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容词,突出了知识与能力的辩证关系,既肯定了天才的博学,也隐含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