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发起的三大战役之一,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一、战役时间与范围
时间: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6天。
范围: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覆盖江苏、安徽、山东等地区。
二、参战双方与兵力
解放军:由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及江淮、鲁中南等军区部队组成,共60万余人。
国民党军:由5个兵团、2个绥靖区、34个军组成,约80万余人。
三、战役阶段与关键战役
第一阶段(11月6日-22日) 华东野战军在碾庄歼灭黄百韬兵团10万人,中原野战军完成徐州战略包围。
第二阶段(11月23日-12月15日)
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宿县双堆集歼灭黄维兵团11万人。
第三阶段(12月15日-1月10日)
华东野战军在陈官庄地区歼灭杜聿明集团25万人,标志着战役胜利。
四、战役结果与意义
军事成果: 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俘虏56万余人,解放长江以北华东、中原地区,为渡江作战奠定基础。 历史意义
是解放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创下了世界战争史纪录;
人民支前作用显著,被誉为“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战略防御体系,推动全国解放进程。
五、其他关键信息
伤亡情况:解放军伤亡约13.4万,国民党军伤亡及被俘55万;
战役背景:徐州是津浦、陇海铁路枢纽,战略地位重要。中共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果断发起战役,旨在打破国民党军重点防御。
淮海战役的胜利,不仅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团结人民、艰苦奋斗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