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和传说儿童?

59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由来

古代对月的崇拜: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

帝王的祭月活动:

古代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农业生产与丰收庆祝:

中秋节也与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因此,中秋节也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

祭月:

祭月是中国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

赏月: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赏月是中秋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唐宋时期相当盛行。

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标配美食,象征着团圆和吉祥。中秋节期间,人们会互赠月饼,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其他习俗:

中秋节还有赏桂花、饮桂花酒、燃灯、舞火龙、玩兔儿爷、对对子、堆宝塔等习俗。

中秋节的传说

嫦娥奔月:

相传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庄稼枯死,大地冒烟。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娶美丽善良的女子嫦娥。后羿从王母娘娘处求得两颗仙丹,嫦娥为保仙丹不被恶人夺走,吞下仙丹飞上月宫,后羿悲痛欲绝,在八月十五这天摆上香案祭拜嫦娥,后来老百姓们也纷纷效仿,这就有了中秋祭月的习俗。

吴刚伐桂:

吴刚伐桂的故事也是中秋节的重要传说之一。相传吴刚因犯错被贬至月宫,每日伐桂,但桂树会在砍倒后立刻复原,永无止境,寓意着人们的毅力和坚持。

玉兔捣药:

玉兔捣药的故事同样广为流传。相传月宫中有一只玉兔,它在月宫中不停地捣药,药成后便可成仙。这一传说增添了中秋节的神秘色彩。

建议

通过讲述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和传说,可以让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氛围。可以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如赏月、制作月饼等,让孩子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和意义。同时,也可以借助绘本、动画等形式,让孩子更直观地了解中秋节的传说和习俗,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