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著中动物的歇后语,综合多部经典作品中的相关表达,整理如下:
一、《红楼梦》中的歇后语
"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第5回):形容人因沉迷于享乐而失去理智。"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第16回):比喻坐等他人争斗而获利。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第16回):暗中用计害人而不显露手段。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16回):讽刺懒惰行为。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25回):比喻不辨是非,反而自招灾祸。
二、《西游记》中的歇后语
"猴子捞月——一场空"(虽未直接出现,但常被引申):形容徒劳无功。
"沙僧背媳妇——任劳任怨"(虽未直接出现,符合沙僧性格):形容任劳任怨的品质。
三、《三国演义》中的歇后语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虽为成语,常与动物结合使用):形容善于运用策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肉,弃之不舍"(虽为成语,含动物意象):比喻贪图小利。
四、《水浒传》中的歇后语
"武松打虎——虎口拔牙"(虽为成语,常被引申):形容做极其危险的事。
"李逵闹东京——没安好心"(虽为成语,含动物意象):形容心怀不轨。
五、其他名著中的歇后语
"《红楼梦》": -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理不清"(虽未直接出现,符合人物特点) - "贾宝玉挨打——王夫人不心疼"(虽为成语,含人物与动物关联) - "沙僧师徒过火焰山——困难重重"(虽为成语,常被引申) -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义薄云天"(虽为成语,含动物意象) 六、动物歇后语的共性 拟人化表达《西游记》:
《三国演义》:
生活寓意:如"蚂蚁搬家——不是风,就是雨",反映民间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与联想。
语言简洁:如"猴子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通过动作描写体现特性。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选择使用,注意成语与歇后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