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反被无情恼”出自宋代苏轼的《蝶恋花·春景》,原句为“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句话通过描写春日景象,隐喻了人类情感中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字面与象征意义
字面解析
- “墙里”指代有情感投入的一方(如佳人),而“墙外”象征着单方面付出却无回应的旁观者(如行人)。 - 佳人笑渐不闻声渐悄,暗示情感的消逝与隔阂的加深,行人因得不到回应而感到失落和恼怒。
象征手法
- 春景本身带有短暂性和易逝性,与人类对情感寄托的渴望形成对比,强化了“多情”的无奈与“无情”的残酷。
二、深层寓意
情感互动的失衡
- 多情者往往沉浸于自我情感世界,却忽视了对方的实际感受,导致单方面的投入无法得到回应。 - 无情者则因缺乏责任感或自我保护意识,轻易伤害他人,形成情感互动的恶性循环。
自我认知的反思
- 词中“多情却被无情恼”既包含对佳人无回应的失望,也隐含对自身情感执着的自嘲。 - 它提醒人们需在情感中保持平衡,既要有热情,也要有理性判断,避免因过度投入而受伤。
三、文学影响
该句被后世诗人广泛引用,如元好问、韩殷、杨慎等,成为表达“单恋无果”情感的经典范式。- 现代语境中,常被用来形容一厢情愿的执念或情感投入的盲目性。
综上,这句词通过春日意象,深刻揭示了情感互动中的常见困境,并引发对自我情感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