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关于月饼的典故?

59

关于月饼的典故,综合历史记载和民间传说,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中秋节的象征意义

团圆与思念

月饼圆形外观象征团圆,最早用于中秋祭月,后演变为家人团聚的象征。北宋苏东坡曾以“小饼如嚼月,酥中有饱”形容月饼,体现其作为情感传递媒介的意象。

祭月与祈福

古代中秋有祭月习俗,人们将月饼与水果、糕点等供品一同献给月神,祈求平安与丰收。

二、历史典故

李靖征虏与胡饼命名

唐高祖李渊时期,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获胜后,吐鲁番人献胡饼祝捷。唐玄宗因“胡饼”名称不佳,命杨贵妃更名为“月饼”,此名沿用至今。

朱元璋起义的“月饼密信”

元末农民起义时,朱元璋命刘伯温将“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月饼传递信息,成功组织起义军响应,后赏赐群臣月饼以表同乐。

三、其他传说

嫦娥奔月与月饼

后羿射日后,为思念嫦娥,将她喜爱的食品(传说为月饼)摆放在月宫前祭拜,逐渐演变为中秋习俗。

董永与月饼

董永卖身葬父时,曾以月饼分给村民度饥荒,村民为表感激,此后中秋分食月饼的习俗流传。

四、文化演变

名称与形制:

早期月饼为胡饼,后因杨贵妃得名“月饼”,北宋时已出现宫饼、月团等品种。

功能扩展:从祭品演变为节日食品,兼具食用与情感传递功能,成为中秋必备礼品。

这些典故共同塑造了月饼作为“团圆、祈福、反抗”文化符号的多元内涵,至今仍深深融入中秋习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