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句子桥梁网—您身边的句子专家

水浒传的资料?

59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施耐庵创作,罗贯中参与编次。以下是关于该书的综合资料:

一、基本信息

书名与作者

- 书名《水浒传》最早见于《诗经》,原指水边栖息地,后喻梁山英雄的聚集地。

- 作者施耐庵(原名彦端),罗贯中整理。

创作背景

- 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原型,经过200余年民间流传和文人加工而成。

- 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揭露封建统治腐败。

版本与流传

- 现存刊本多署名施耐庵或两人共同创作。

- 197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第11.1元版本,页数1400页。

二、内容结构

主要人物

- 宋江(及时雨)、吴用(智多星)、林冲(豹子头)、鲁智深(花和尚)等108将。

- 36天罡星、72地煞星体系贯穿全篇。

章节划分

- 120回本包含:

- 好汉上梁山前经历(如鲁智深、林冲);

- 宋江聚义及战役(如智取生辰纲、火并王伦);

- 招安后征战及失败结局。

核心主题

- “官逼民反”:通过梁山起义展现封建压迫下民众反抗的必然性。

- “忠义”:既有个人英雄主义,也体现集体主义精神。

三、艺术特色

叙事创新

- 以白话文写作,开创章回体小说新范式。

- 大故事套小故事,如“三打祝家庄”包含“智取生辰纲”等子情节。

人物塑造

- 通过细节描写(如林冲夜烧草料场)展现性格。

- 108将形象鲜明,既有个人传奇(如武松打虎)也有群体群像(如梁山好汉聚义)。

历史影响

- 为公案小说、侠义小说奠定基础,被多次改编为影视剧、动画片。

- 促进汉语叙事文学发展,对东亚叙事传统有深远影响。

四、研究价值

社会史意义:

反映北宋末年政治腐败、民生疾苦,为研究宋代社会提供实证。

文学史地位:开创农民起义题材长篇小说,与《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三大名著”。

以上资料综合自百科、学术著作及权威解读,涵盖《水浒传》的创作背景、内容结构、艺术特色及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