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的由来主要有以下两种主流说法,均与纪念屈原相关,另有祭水神、龙神及伍子胥等说法存在:
一、纪念屈原说(主流说法)
核心传说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贤臣,因遭谗言被流放至汨罗江后投江自尽。当地百姓为防止鱼虾啃食其遗体,划船打捞未果,遂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舟驱散江中鱼群,并投粽子以祭奠。
发展演变
该说法认为,赛龙舟最初是民间自发行为,后演变为固定节日习俗。战国时期已有龙舟竞渡活动,至秦汉时期逐渐形成规模,成为南方地区重要的文化符号。
二、纪念伍子胥说(次要说法)
伍子胥为吴国大夫,因被谗言陷害遭流放,后乘船赴死。其弟子曹娥为寻找遗体,划船至钱塘江,后形成划龙舟纪念的习俗。
三、其他说法
祭曹娥说:
曹娥为寻找父亲遗体,投江后划船寻找,后人为纪念其孝行形成习俗。
祭水神/龙神说:
部分地区认为赛龙舟是古代祭祀水神或龙神的活动,后与纪念屈原融合。
四、文化意义
赛龙舟不仅是纪念先贤的仪式,还承载着驱邪祈福、团结社区的文化内涵。其竞技性逐渐发展为体育赛事,如广州亚运会等国际赛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