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由来与多个传说故事相关,以下是对其由来及传说的详细阐述:
佛教传入与明帝点灯
元宵节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东汉明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便下令在这一天晚上的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随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汉文帝定名元宵节
汉文帝刘恒上台后,为了庆祝消灭诸吕、恢复刘姓执政,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文帝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他感到创造太平盛世不容易,就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日定为庆祝性节日,元宵就是元夜、元夕,是一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定为元宵节合乎人们的愿望,也让人感到吉祥如意。
汉武帝提倡放灯
相传汉武帝曾经久病不愈,请一个道士来下神。天上太一神(泰一神、太乙神)回应说,武帝的病不久就会好,愿在甘泉宫相会。不久武帝果然痊愈,心中大喜,便下令在甘泉宫建造太一坛,并于正月上辛日夜间大张灯火进行感谢祭祀,通宵达旦,盛况空前。后把上辛日改到正月十五夜,使元宵花灯燃放成为一大特色的真正开始。
道教祭神礼仪
道教把正月十五定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又为下元节。合成为三元。昊自牧在《梦梁录》中说,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这天信奉道教的人们要给天官神过生日,祈求他来赐福,大街小巷灯火通明,各种形态新颖的花灯也不断出现,观灯赏灯者多如穿梭,于是便称为闹花灯了。
民间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个流传甚广的故事是:在很久以前,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另一个传说是: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降落人间,却意外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非常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综上所述,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多种多样,既有宗教文化的因素,也有民间传说的成分。这个节日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